会议回顾 | 聚焦分布式数字身份,共探Web3.0发展新路径

发布时间:2025-05-16 来源:本站

数字经济浪潮下,分布式数字身份(DID)作为Web3.0信任基石的价值日益凸显。5月13日, “分布式数字身份:迈向Web3.0世界的通行证”主题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,会议由深圳市金融区块链发展促进会(金链盟)、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主办,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、区块链服务网络(BSN)发展联盟、微众银行等单位共同参与。


会议现场,特邀嘉宾根据自身实践经验与探索思考,围绕Web3.0发展历程与监管政策、DID技术架构、可信数字身份应用探索等方面进行分享,共同探讨以数字身份为原点,构建有特色的Web3.0价值互联网的愿景与落地路径。众多产业实践先锋及研究学者现场参会,为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发展及构建安全可信的Web3.0生态建设建言献策。



会议现场


主题演讲环节,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智融合技术标准化专家张栋阐述了Web3.0价值互联网的构建路径与战略意义。他指出,Web3.0标志着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范式转移——从信息静态展示(Web1.0)到平台中心化(Web2.0),再到如今用户主权价值网络的崛起。在这一变革中,数字身份构成了整个价值互联网的信任基石,为后续价值活动奠定了身份确认的基础。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的特色,DID体系通过巧妙平衡"后台实名、前台可控匿名"的设计,既满足了国家安全与监管需求,又保障了用户在数字空间的自主控制权,实现了合规发展与创新应用的有机统一。从这一身份原点出发,Web3.0的技术架构呈现为六大融合技术栈结构,从身份层、信任层、资产层、智能创造层、交互层再到数据层,构成了一个互相支撑、环环相扣的完整技术体系。与传统互联网不同,Web3.0创新性地实现了"身份→资产→交互→数据→收益分配→身份"的横向价值闭环,重构了价值创造与分配机制。
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研究员邱望洁系统解析了Web3.0技术架构。他提到,价值互联网是以分布式记账技术为基础,通过用户自主掌控数字身份与数字资产,推动互联网从数据传递向价值传递的演进,对重组数据要素资源,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数字经济新形态具有重要影响。邱望洁重点剖析了基础层、组件层、协议层、交互层、应用层的核心技术,梳理这些技术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关联,以及它们协同支撑Web3.0生态运转的内在逻辑。


在数据流通领域,可信数字身份在跨机构协同场景中的价值备受关注。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(OIDAA)分布式数字身份专家李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享。他指出,可信数字身份管理体系正在持续迭代中,从中心化身份认证拓展至分布式身份认证。可信分布式数字身份保护了个人信息,优化用户身份认证体验,支撑跨平台协作,提升验证效率等问题,这一系列迭代有效促进了数据流通模式的变革。目前可信分布式数字身份及可验证凭证已在消费金融、证券投资、AI数字人等场景中得以应用,正在逐步拓展到物联网、医疗、智能体、数字贸易等更广阔领域。


在分布式数字身份应用场景探索方面,区块链服务网络(BSN)发展联盟秘书长谭敏和金链盟飞梭链FISCO BCOS开源社区CMO李贺从不同视角带来了分享。谭敏通过BSN个人数据实名确权服务应用案例、个人数据加密流转服务应用案例、个人隐私保护登录服务应用案例,呈现了 BSN 实名 DID 服务的独特价值,强调其在促进个人隐私保护与数据流通方面的重要作用。李贺以“开源开放,探索分布式数字身份应用新样板”为主题,分享飞梭链FISCO BCOS开源社区在分布式数字身份领域的开源实践。他表示,社区通过凝聚多方智慧,在跨境数据、可信教育等领域打造了典型案例,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借鉴。


监管政策是推动DID与Web3.0发展的重要驱动力,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副秘书长郑琨立足全球视野,分享美国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Web3.0政策,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风向参考。


此次会议通过一系列精彩的主题分享和深入的互动交流,为分布式数字身份基础设施建设和Web3.0生态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。未来,飞梭链FISCO BCOS开源社区将坚守开源开放的理念,携手更多生态伙伴,深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,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分享至: